卻說昭宣帝即位后不敢改元,仍稱天祐二年。全忠決意篡唐,特使蔣玄暉邀集昭宗諸子共宴九曲池。德王裕、棣王祤等九人聯(lián)翩赴宴,全忠殷勤款待,灌得諸王酩酊大醉,即命武士入內(nèi)一一扼死投尸池中。昭宣帝不敢過問。
朱溫的舉動遭到唐朝朝臣的非議,他們雖然不敢明著說什么,但是都在背地里揭露朱溫的野心。
三月乙丑彗星竟天。占卜的人說:“君臣將會有大災,應該以誅殺響應上天?!绷惨虼藢χ鞙卣f:“許多人聚集在一起抱怨、不滿,應該把他們?nèi)繗⒌粢远氯麨漠??!?br/>
李振在“咸通”、“乾符”二十年間(860年—879年)屢次不第,因此痛恨士大夫,也對朱溫說:“這些官僚自命不凡,說自己是什么清流,現(xiàn)在將他們殺后投入黃河,讓他們永遠成為濁流。”朱溫在李振鼓動下,一日于滑州白馬驛盡殺左仆射裴樞、右仆射崔遠、工部尚書王溥、兵部侍郎王贊等“衣冠清流”三十余人,投尸于河,史稱“白馬之禍”,又稱“白馬驛之禍”。白馬驛之禍的結果就是唐朝的中央政權只剩下了一個光桿皇帝,連大臣都沒有了。
一通亂殺,朱溫算是掃清了來自朝廷內(nèi)部的各種障礙;至于外部,這時候的局勢還算平穩(wěn).
河東的李克用開始韜光養(yǎng)晦,淮南的楊行密病重,蜀中的王建離得過于遙遠,鞭長莫及,關中李茂貞楊崇本這些人都曾慘敗在汴軍手上,壓根也沒勇氣和朱溫正面硬鋼,至于南方米粒兒大小的藩鎮(zhèn),不是離得遠就是實力差,朱溫根本沒把這些人放在眼里。
不過這些人中有一個人例外,那就是忠義軍節(jié)度使趙匡凝,他公然起兵反對朱溫。隨后與淮南楊行密西川王建遙相呼應,聲勢還挺大。
忠義軍治所在襄州,下轄襄、唐、鄧、均、房、隨、郢、復八州,也就是今天河南的西部,湖北北部,忠義軍和早些時候的平盧軍差不多,都是屬于已經(jīng)臣服朱溫,但是又沒被朱溫兼并的軍鎮(zhèn),朱溫對此只有一個態(tài)度,殺無赦!
時年八月朱溫親率大軍攻入忠義軍轄地,九月便占領了忠義軍八州之地,趙匡凝無法阻擋只能逃亡揚州,他的弟弟趙匡明看朱溫這么生猛,扭頭就帶著兩萬兵卒跑到西川投靠王建。
朱溫十分輕松地吞并了兩鎮(zhèn),并任命楊師厚為忠義軍節(jié)度使,賀瓌為荊南留后,至于他本人則受命為諸道兵馬大元帥。
朱溫篡唐心急,當下密囑蔣玄暉、柳璨,指日迫唐帝傳禪。偏蔣玄暉與柳璨謀事迂遠,謂必須封過大國,加九錫,然后禪位,方合魏、晉以來的古制。于是奏請封朱溫為魏王,加九錫,入朝不趨,贊拜不名,兼充天下兵馬元帥。何太后通過宮人阿秋、阿虔聯(lián)系蔣玄暉,哀求一旦改朝換代可以保全他們母子。
補充一下,“錫”是“賜”的通假字,所以“九錫”又叫“九賜”。
九錫最開始也叫九命?!抖Y記正義》里認為是“車馬、衣服、樂縣、朱戶、納陛、虎賁、斧鉞、弓矢、秬鬯”九樣東西。而且九命里賜的東西也是五花八門,不一定非是九種,只要天子高興,九十九種都可以。
漢武帝為了給那些功高蓋天的重臣們特殊禮遇,譬如衛(wèi)青、霍去病等人,官至大司馬大將軍,官爵上已加無可加,這時就賜予他們九錫,以示對他們的尊崇。
漢武帝雖然劃時代地提出九錫制度,不過有他這樣的千古一帝坐鎮(zhèn),誰敢從他手上拿走九錫呢?誰又能叫他禪位給自己呢?所以加九錫不過是一種虛名罷了。
這種情況一直持續(xù)到西漢末年,當時第一權臣王莽已經(jīng)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,在官位上,王莽加號宰衡,位在諸侯之上.相傳伊尹為阿衡,周公為大宰,將這兩位輔臣的稱號結合一下,叫“阿大”顯然不行,所以叫“宰衡”。
不過權臣再牛逼畢竟還是臣,以經(jīng)學大師劉歆為首的漢朝大儒建議對王莽進行封賞。大儒們思來想去,覺得加九錫最符合王莽的身份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