卻說宋州碭山縣午溝里有個書生名叫朱誠,人送外號“朱五經(jīng)”,屢考科舉不中,開了個私塾謀生。后娶王氏為妻,生有三子,長子朱全昱,次子朱存,三子朱溫。
大凡像朱溫這樣的人物出場,史學家們都會查查他的祖宗十八代或者八十代,直到跟某個歷史上的大人物扯上關系為止,以證明該人物有純正的高貴血統(tǒng),是真龍?zhí)熳?,理應做皇帝。比如劉備的先祖是劉邦,曹操的先祖是曹參。朱溫也不例外,史學家們查出他的先祖是舜的司徒朱虎,高祖叫朱黯,曾祖叫朱茂琳,祖父叫朱信,父親叫朱誠。
父、祖幾代的名字可以相信,這個可以向前追憶,也可以問問父老鄉(xiāng)親。至于他的先祖是舜的司徒朱虎,我是很不相信的。窮得糊口都難的教書先生,家里怕是沒有記載幾千年的家譜。
《五代會要》上說:“梁太祖諱溫,舜司徒朱虎四十六代孫”。
舜公元前2037年去世,他的下屬官員,出生時間應該跟他相仿。朱溫與朱虎的出生時間相距3000年左右。從朱虎到朱溫,平均每代人相差65歲。
這個數(shù)字遠遠大于正常水平。那時又沒有實行計劃生育,干嘛65歲之后才生孩子呢?
因此我感覺《五代會要》不是歷史,而是神話。
朱溫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,從一個街頭流氓混到一國之君,這樣的經(jīng)歷絕對是后世草根們學習的榜樣。只可惜前有漢高祖劉邦,后有明太祖朱元璋這兩位更加聲名顯赫的重量級人物存在,朱溫已經(jīng)上不了他們成功學的雞湯文了。加之五代十國這段歷史充滿了毫無道理的背叛、慘不忍睹的殺戮、和史無前例的混亂,幾乎毫無倫理道德和底線可言,以至于這段歷史僅為少數(shù)愛好者所了解,知名度連南北朝都不如,更遑論三國和水滸了。
閑言敘過,言歸正傳。傳說朱溫出生那天晚上,天顯異象,“所居廬舍之上,赤氣上騰”,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一片紅光。鄰居以為朱家失火了,紛紛提著水桶端著臉盆趕來救火。那知廬舍儼然,并沒有什么煙焰,只有呱呱的嬰孩聲喧達戶外。大家越加驚異,詢問朱家近鄰。但說朱家新生一個孩兒,此外毫無怪異。大家喧嚷道:“我等明明見有紅光,為何到了此地反無光焰??赡艽藘撼錾?,將來要發(fā)大跡,所以有此異征哩!”
一世梟雄降生僻地,鬧得人家驚擾,已見氣象不凡。三、五歲時候,恰也沒甚奇慧,只喜歡弄棒使棍,慣與鄰兒吵鬧。次兄朱存與朱溫一樣,也是個淘氣人物,父母屢次訓責,終不肯改。只有長兄全昱生性忠厚,待人有禮,頗有乃父家風。
朱誠嘗語族里道:“我生平熟讀五經(jīng),賴此糊口。所生三兒,惟全昱有些相似;存與溫統(tǒng)是不肖,不知我家將來如何結(jié)局哩!”
既而三子逐漸長大,食口增多,朱五經(jīng)所入館金不敷家用,免不得抑郁成疾,竟致謝世。身后四壁蕭條,連喪葬費都無從湊集,還虧親族鄰里各有饋贈,才得草草藁葬。但是一母三子坐食孤幃,叫他如何存活?不得已投往蕭縣,傭食富人劉崇家。母為傭媼,三子為傭工。誰曾想三人中惟有老大朱全昱勤于勞作,老實本分;而朱存、朱溫倆兄弟則游手好閑惹事生非。每次朱存、朱溫在外面惹下是非,主人劉崇對他們非打即罵,但兩人始終沒有改過。
劉崇嘗責備朱溫說:“阿三,你平時好說大話,無所不能,我看你一無所能!試想汝傭我家,何田是汝耕作,何園是汝灌溉?”
朱溫接口道:“市井鄙夫,徒知耕稼,哪里知道男兒壯志?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?”
劉崇聽他自比鴻鵠,而自己乃是燕雀,禁不住怒氣直沖,就便取了一杖向朱溫打來。朱溫不慌不忙,雙手把杖奪住,折作兩段!劉崇更加生氣,入內(nèi)去覓大杖。剛好被崇母看見,驚問何因。劉崇說要打死朱阿三!崇母慌忙阻住道:“打不得,打不得,你不要輕視阿三。他將來了不得哩。”
看官!你道崇母何故看重朱溫?原來朱溫到劉家時,還不過十四五歲,夜間熟寐時,忽發(fā)響聲。崇母驚起探視,見朱溫睡榻上面有赤蛇蟠住,鱗甲森森,光芒閃閃,嚇得崇母毛發(fā)直豎,一聲大呼,驚醒朱溫,那赤蛇竟然不見了。從此崇母知道朱溫是異人,格外優(yōu)待,當做自己兒孫一般。且告誡家人道:“朱阿三不是凡兒,汝等休得侮弄!”
家人似信非信,或笑崇母老悖。劉崇還知道孝親,因為老母禁止責溫,倒也罷手,朱溫復得安居劉家。但朱溫始終無賴,年已及冠,還是初性不改,時常闖禍。一日朱溫在外與人賭博輸了錢,為還賭債,晚上跑到劉家柴房偷走了他家燒飯的鐵鍋,恰被管家發(fā)現(xiàn)告發(fā)。劉崇帶五六個家丁連夜將朱溫抓回,繩捆索綁押于柴房之內(nèi)痛打!劉崇罵道:“朱三,我劉家待你一家不薄,衣食供給;而你不思本份,平日里惹事生非欺凌鄉(xiāng)鄰,今日里偷鍋又是為何?”